日期:2024-05-17 09:57 點擊:
中國近代史
一.【概念闡釋】
1.中國近代史:
時間范圍:1840年鴉片戰(zhàn)爭~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從興起到勝利的歷史,共近110年。
總特點:屈辱
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主要矛盾:
⒈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最主要)
⒉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
2.中國近代化:
晚清時期,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的社會轉型時期。一方面,西方列強逐步侵華,使中國社會不斷地半殖民地化;另一方面,中華民族不屈求索,中國發(fā)展艱難地步入近代化(亦即現代化)。具體表現:
1.經濟上:一是小農經濟開始解體,中國卷入世界市場;二是近代工業(yè)蹣跚起步,民族資本艱難成長。(工業(yè)化.市場化)
2.思想文化上:西學東漸,謀求民族獨立自強成為近代思想主流。(科學化.大眾化)
3.社會生活上:西風東飄,工業(yè)文明的城市化發(fā)展成為中國趨勢。(城市化.多樣化)
二.【中國近代史模塊知識體系(縱向)】
⒈政治民主化: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1840—1919):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zhàn)爭.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1919—1949):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崛起.國共十年對峙.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
⒉經濟工業(yè)化: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
⒊思想科學化:近代中國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⒋生活西方化: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大眾傳媒的變遷
三.【中國近代史通史知識體系(橫向)】
階段劃分:
(一)總體劃分
分期界標:“五四”運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840年-1919年?!九f民主主義革命(近代前期);新民主主義革命:1919年-1949年9月(近代后期)】階段劃分依據:領導階級不同
1.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年)
【含義】舊民主主義革命是指由資產階級領導的.以建立資本主義社會和資產階級專政國家為目的,反對外國侵略和本國封建統(tǒng)治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較完整意義上的一次舊民主主義革命。
【基本特征】列強入侵,與中國封建統(tǒng)治者互相勾結,使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半殖民地社會;中國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爭,爭取民族獨立和社會近代化。
【革命階段】以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演變?yōu)闃藴?,可將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劃分階段:
1)19世紀40-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初步形成時期,又稱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時期。
2)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時期,又稱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高漲時期。
3)20世紀初-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化發(fā)展時期,又稱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
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
【含義】什么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毛澤東同志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指出:“所謂新民主主義革命,就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基本線索】中心內容是中共領導的反帝反封建斗爭,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
【革命階段】
第一階段:1919年~1927年(從五四運動到國民大革命失?。ǖ谝淮螄窀锩鼤r期)
第二階段:1927年~1937年(國共十年對峙或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第二次國民革命時期)
第三階段:1937年~1945年(中華民族的全面抗戰(zhàn)時期)
第四階段:1945年~1949年(解放戰(zhàn)爭時期)(第三次國民革命時期)
(二)【階段特征或史實】
Ⅰ.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840-----1919年)
第一階段: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1840—19世紀60年代)又稱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時期或中國近代化的孕育
這是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舊式農民戰(zhàn)爭時期。基本歷史特征:在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下,在西方文明的沖擊下,中國社會發(fā)生巨大變革,由農耕文明時代開始向工業(yè)文明時代演進,即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的轉型時期,逐步近代化的開始。
一.政治:
1.侵略:列強入侵,兩次鴉片戰(zhàn)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開始.加深:
①鴉片戰(zhàn)爭(1840-1842):作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它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是鴉片戰(zhàn)爭的繼續(xù)和擴大(1856-1860),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2.軍事:火槍利炮逐步武裝軍隊,新式的海軍.陸軍誕生。
二.經濟:
1.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近代工業(yè)體系慢慢形成,但不完整,近代化舉步維艱:(自然經濟逐漸解體;中國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近代工業(yè)出現:外商企業(yè);洋務運動興起,開啟中國工業(yè)現代化;民族工業(yè)的興起,
2.社會生活:西方生活方式開始傳入,通商口岸衣食住行等社會習俗開始變化。逐漸多元化:服飾:西裝傳入.長袍馬褂仍流行;旗袍; 飲食:西餐館,面包房;租界出現西式住宅;交通:輪船;在華傳教士辦報;
三.思想:
1.向西方學習,開始探索救國救民真理的進程,萌發(fā)新思潮:林則徐和魏源主張:師夷長技以制夷;搜集西方情報;編譯書籍和報紙;著書和了解世界各國情況;但沒有引起知識分子的共鳴和沒有付諸行動,僅停留在器物層面
2.民主思想逐步產生:太平天國運動的革命綱領:從《天朝田畝制度》到《資政新篇》
四.外交:閉關鎖國的局面逐漸被打破,中國被迫日益對外開放。
第二階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時期(19世紀60年代—20世紀初)又稱資產階級改良運動高漲時期或中國近代化的啟動。
一.政治:
1. 列強繼續(xù)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形成和完全形成;清王朝不斷衰落,并走向覆亡:
⑴侵略①甲午中日戰(zhàn)爭《馬關條約》(1894—1895);
②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簽訂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1900—1901)。
3.中華民族出現了第一次嚴重的民族危機,救亡圖存的斗爭不斷:(①黃海海戰(zhàn)(鄧世昌)②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軍③戊戌變法;④義和團運動⑤辛亥革命)。
二.經濟:
1.列強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對華侵略進入新階段,開始強烈要求資本輸出和瓜分世界。洋務運動和洋務經濟發(fā)展和破產;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和初步發(fā)展,出現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高潮,民族資產階級開始登上政治舞臺。
2.社會生活上:外國生活方式逐步進入中國,中國的近代教育與交通運輸業(yè)在這一時期開始起步:
①西菜館開辦.西餐成為時尚;
②服飾:中山裝
③習俗:斷發(fā)易服.維新派人士發(fā)起女權運動—廢止纏足;婚姻自由;社交禮儀和稱呼;西方節(jié)日。
④行:鐵路——唐胥鐵路;辛亥革命前,奠定基本格局;公路——20世紀初期,上海出現汽車;民航——1909年,馮如第一架飛機;航運業(yè)——1872年上海輪船招商局;郵政開辦——1896大清郵政局;
⑤通訊:無線電報——20世紀初期,上海崇明;1877年有線電報開辦;電話——1882年電話傳入;20世紀初期,南京第一部市內電話
⑥報刊——1883《昭文新報》.維新派辦報—《強學報》《中外紀聞》《事務報》.《民報》.《新青年》;
⑦電影——1896年放映西洋影戲;《定軍山》(1905年)
三.思想:洋務思潮,中體西用,維新思潮,君主立憲。革命思潮,民主共和。農民產生盲目排外思想。
第三階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深化時期(從中華民國建立—1919年五四運動前)中國近代化的整體發(fā)展階段
一.政治:
1. 列強繼續(xù)發(fā)動侵華戰(zhàn)爭,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八國侵華),半殖民地半封建會形成和深化,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興起; 列強侵華政策從“瓜分”轉為“以華制華”,先后扶植清王朝.袁世凱和多派軍閥作為殖民工具,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正式合流;清政府反動本質進一步暴露;清王朝的“新政”和“立憲”;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興起,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成立,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民主共和制確立;中國政治的近代化達到高峰;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第一次歷史巨變,
2.袁世凱篡奪革命果實開始北洋軍閥統(tǒng)治,北洋軍閥政府對內專制獨裁,對外賣國,孫中山維護共和民主的斗爭連遭挫?。?/strong>袁世凱掀起尊孔復古逆流.復辟帝制;孫中山維護共和民主進行反袁斗爭—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連遭挫?。?;
二.經濟:
1.民族工業(yè)短暫春天:“實業(yè)救國”成為時代的潮流,隨著民族工業(yè)短暫而迅速的發(fā)展,中國無產階級隊伍發(fā)展壯大。
2.社會生活:采用先生.同志等稱呼,婚姻自主;喪禮簡化;增加國慶.元旦等節(jié)日;改陽歷;公路修筑技術傳入。自行車大街小巷出沒;有軌電車;鐵路—京張鐵路修建;中華郵局開辦;航空業(yè)起步—福建馬尾造船廠研制水上飛機;1920年中國首條航線京-津航線開通,中國民航業(yè)拉開序幕。報紙發(fā)展——《民報》;雜志—《新青年》;電話領域發(fā)展;國產電影發(fā)展;
三.思想
1. 民主革命思想傳播;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民主共和.實業(yè)救國成歷史主流。
2. 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馬克思主義開始傳播,成為中國舊民主革命向新民主革命轉變的重要因素。
Ⅱ.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近代化的曲折前進階段
第一階段:1919年~1927年(從五四運動到國民大革命失?。ù蟾锩鼤r期,第一次國民革命時期)
一.政治:
1.中國人民同列強支持的北洋軍閥的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五四運動爆發(fā),成為新民主革命的開端,無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并逐漸成為中國革命領導階級;馬克思主義日益與工人運動相結合,中共一.二大召開和中共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第一次工人運動;
2.國共合作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開展國民革命:中共三大決定和國共合作;國民黨一大召開和國共合作實現;推動反帝反封的國民革命運動的迅速開展。國民政府出師北伐,基本上推翻北洋軍閥政府統(tǒng)治。
二.經濟:
1.一戰(zhàn)結束后,歐洲列強卷土重來,民族資本主義開始走向蕭條。美國和日本加強對中國經濟的侵略;
2.社會生活:汽車在各大城市成為權貴.富商代步工具,京津航線開通.民航業(yè)拉開序幕;20年代中國電影業(yè)迅速發(fā)展;廣播事業(yè)產生
三.思想:
1.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成為黨的指導思想:開始傳入:1918年,李大釗在中國第一個舉起了社會主義大旗,廣泛傳播:1919年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成為主流)。
2.孫中山提出新三民主義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
3.毛澤東思想的萌芽。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的關注——《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強調農村革命,提出堅持無產階級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和依靠農民進行革命斗爭的主張。
第二階段:1927年~1937年(國共十年對峙或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第二次國民革命時期)
一.政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和南京國民政府兩個政權對峙,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交織。
1.一方面,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反共反人民;國民黨政府名義上統(tǒng)一國家,同時對紅軍進行了五次反革命“圍剿”。
另一方面,中共開始了獨立領導革命的探索,并找到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并武裝反抗國民黨: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開辟;中共第一次工作重心轉移:城市中心論——農村包圍城市;土地改革;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第五次反“圍剿”失??;長征和遵義會議;
2.日本為擺脫經濟危機的打擊,開始局部的侵華戰(zhàn)爭;政治局面從分裂對峙走向聯合抗日:1931年九一八事變.1932年一二八事變;1935年策劃華北五省自治;1935年12,9運動;瓦窯堡會議確立抗日民主統(tǒng)一戰(zhàn)線;1936年東北抗日聯軍;1936年西安事變;1931—1937年中國軍民局部抗戰(zhàn);
3.華北事變之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中共提出民統(tǒng)方針,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初步形成。
二.經濟:
1.社會生活:京津地區(qū)出現完全歐化的新式住宅;電影成熟,1931年,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拍攝成功;1935年《漁光曲》獲國際聲譽;《義勇軍進行曲》傳唱;《紅色中華》.《中央日報》針鋒相對。
三.思想:
毛澤東思想開始形成(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為中國革命指明方向: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重點掌握“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提出.主要內容及理論核心.歷史意義。毛澤東為什么選擇井岡山建立革命根據地?。
第三階段:1937年~1945年(中華民族的全面抗戰(zhàn)時期)
一.政治: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同日本法西斯的斗爭構成了這段歷史的主題??谷彰褡褰y(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開始全面抗戰(zhàn):
⑴日本侵華進程:九一八事變:中日民族矛盾開始上升;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中國開始全面抗戰(zhàn)(全民族抗戰(zhàn));1937年12月,南京淪陷,日軍制造南京大屠殺;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
⑵侵華日軍罪行:七七事變;八一三事變;南京大屠殺;細菌戰(zhàn)和毒氣戰(zhàn);以華制華政策;傀儡主權;奴化教育;
⑶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正面戰(zhàn)場和敵后戰(zhàn)場的兩個戰(zhàn)場.片面抗戰(zhàn)路線和全面抗戰(zhàn)路線兩條抗戰(zhàn)路線并存:國共合作抗戰(zhàn);國民黨片面抗戰(zhàn)路線;國民黨組織的四大會戰(zhàn);陜北洛川會議和全面抗戰(zhàn)路線;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成立;1940年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和“三三制原則”提出;百團大戰(zhàn);少數民主抗日隊伍抗戰(zhàn);1942年中國政府派遣遠征軍入緬甸作戰(zhàn),擊敗侵緬日軍,開辟國外戰(zhàn)場;國民黨發(fā)動反共高潮;中共在軍事上堅決回擊;敵后抗日軍民對日局部反攻;中共七大召開和毛澤東思想成為黨的指導思想;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和影響;
二.經濟:
1.四大家族官僚資本急劇膨脹;日本對淪陷區(qū)的瘋狂掠奪,中國民族企業(yè)遭受空前殘酷的打擊??谷崭鶕亻_展大生產運動;
2.社會生活:《新華日報》.《解放日報》創(chuàng)刊。
三.思想:毛澤東思想的成熟(毛澤東發(fā)表了《論持久戰(zhàn)》《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文章,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科學概念,描繪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藍圖及前景。在1945年召開的中共七大上,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第四階段:1945年~1949年(解放戰(zhàn)爭時期)(第三次國民革命時期)
1.在三座大山擠壓下,民族資本主義陷入絕境;國民黨征收苛捐雜稅,濫發(fā)紙幣,國統(tǒng)區(qū)經濟處于崩潰的邊緣,美國資本和商品的大量涌入,民族資本主義陷入絕境;
2.中共發(fā)起土地改革運動,為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提供可靠的人力物力保證。
3.社會生活:國民政府政治腐敗.民生凋敝,重工業(yè)薄弱,公路.鐵路.民航業(yè)發(fā)展緩慢。40年代國統(tǒng)區(qū)左翼電影發(fā)達。
三.思想:毛澤東思想的發(fā)展,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理論基礎:1949年春,中共七屆二全會理論解決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提出人民民主專政思想,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為新中國成立奠定政治理論準備——《論人民民主專政》。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進修學院,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來,秉承校訓,提供專業(yè)的高考高復、三校生高復、藝考生文化課等,學生遍及全市各區(qū),至今已幫助六萬多余名學子取得優(yōu)異成績,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級院校!20余年來思源已成為“中考教學研究中心”、“中學個性化學習教育基地”、“快速學習法”實驗學校。
400-678-9493 交復致遠中高考學習中心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華山路1988號匯銀大廈北樓619400-678-9493 交復致遠徐匯三校生高復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廣元西路12號(工商銀行隔壁)400-678-9493 思源教育龍漕路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龍漕路223號思源教育